農地廠房、工業廠房,與食安有什麼什麼關聯呢?
近十年來食安相關問題一旦登上新聞版面,時常會掀起巨大波瀾,甚至頗有幾分社會運動姿態。出事情的公司哀愁,卻也給其他商家能夠打著符合食安規範的廣告詞販售商品。
然而,其中不乏新聞標題將「食品安全」與「農地廠房」之間若有似無的連結,彷彿農地廠房象徵著食安堪憂。
農地廠房在臺灣是很特殊的存在,過去經濟起飛的年代,礙於當年的觀念、生產與回收技術限制、民眾思潮,都難以想見「環保」與生活息息相關。也因為當年的臺灣處境維艱,因此臺灣的經濟便以眾多「家庭即工廠」、「中小型企業與工廠」撐起一片天,造就了台灣經濟奇蹟。
然而在那樣子的年代,並將土地地目與使用用途限制的法源,因此沒有太多的顧慮,自家有田地的可能休耕、轉型開公司或工廠從事工業活動,待法令成熟後,所謂農地廠房便欠缺合法地位,倏地間農地廠房成為不合的代名詞。
然而食品安全與廠房是否符合土地使用用途,是不同的事情。土地地目與工廠之間,牽涉到國家土地使用規畫,食品製造生產屬於公司自身道德與技術層面問題,並非農地廠房就等於食品有問題、合格廠房表示食品全然正確。倘若如此,過去知名油品公司引致的風波,他們也是合格廠房,但使用原料有問題。因此,未來看到相關新聞時,記得思辨一下喔!